探究 Promise 对象

date
Nov 4, 2018
slug
promise
status
Published
tags
summary
type
Post
Promise 对象的出现归根到底是为了拯救陷落在无数闭包大括号中的我们。虽然这个笑话经常出现在吐槽 Javascript 的段子中,但是在现在 Objective-C 和 Swift 充斥着无数滥用闭包/Block 的 iOS 中,难道不是一样的么。
为了避免在异步嵌套代码中出现一层又一层的大括号,天才的程序员们发明了 Promise 对象,用一种面向对象的方式来解决多层闭包嵌套的问题。以下是从 PromiseKit.org 中抄袭来的一段代码:
login()
.then {

    // our login method wrapped an async task in a promise
    return API.fetchKittens()

}.then { fetchedKittens in

    // our API class wraps our API and returns promises
    // fetchKittens returned a promise that resolves with an array of kittens
    self.kittens = fetchedKittens
    self.tableView.reloadData()

}.error { error in

    // any errors in any of the above promises land here
    UIAlertView().show()

}
login() 作为一个封装了异步调用的函数,他返回了一个 Promise 对象,而这个 Promise 对象有一个 then 方法,他传入一个闭包并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而这个 Promise 对象又可以调用他的 then 方法..., 这样通过很多 then 方法来实现多层的联级调用。
这段文字看上去比代码更加绕口,其实就是 一个 Promise 对象通过 then 方法传入一个闭包,他其实是告诉这个 Promise 对象,完成当前的操作后,后面将干什么。

构造 Promise 对象

Promise 对象在构造时会传入一个闭包,一般他应该是一段异步操作代码,当这段操作完成时,要么调用 resolve 方法用来告诉 Promise 对象我正确操作完成了,要么调用 reject 告诉 Promise 对象有地方出错了。
AWPromise<NSData>(block: { (resolve, reject) in
            print("start")
            dispatch_async(dispatch_get_global_queue(DISPATCH_QUEUE_PRIORITY_DEFAULT, 0), {
                print("wait")
                NSThread.sleepForTimeInterval(3.0)
                dispatch_sync(dispatch_get_main_queue(), {
                    print("wait complete")
                    resolve(NSData())
                })

            })
        })
在 Promise 构造函数内部,resolve 调用的时候,会保存运行的结果,并修改状态为 FullFilledreject 调用的时候,会保存出错信息,并修改状态为 Rejected。 以下是 Promise 对象的构造函数
typealias ResolveFunc = (T) -> ()
typealias RejectFunc = (NSError) -> ()
typealias PromiseBlock = (resolve:ResolveFunc,reject:RejectFunc) -> ()
/// 用来保存后续操作
var f_then : ResolveFunc? = nil
/// 用来保存错误处理
var f_error : RejectFunc? = nil
/// 状态
var state:AWPromiseState = .Panding
/// 运行的结果
var result : AWResult<T>? = nil
init(@noescape block:PromiseBlock){
    block(resolve: { (t) in
        self.complete(t)
    }) { (error) in
        self.fail(error)
    }
}
func complete(t:T) -> () {
    self.result = AWResult.Success(t)
    state = .FullFilled
    f_then?(t) /// 如果 promise 内是同步函数, f_then 是还未被赋值时就被 complete 调用的
}
func fail(error:NSError) -> () {
    self.result = AWResult.Error(error)
    state = .Rejected
    f_error?(error)
}

Promise 对象的状态

Promise 对象会有三种状态:
  • Panding: 刚开始构造函数,其中的闭包还没完成的时候
  • FullFilled: 操作完成了;
  • Rejected: 操作完成但是出错了;

为什么可以实现联级调用

每个 then 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你又可以调用这个 Promise 对象的 then 方法,从而实现联级调用。
当调用 then 的时候,传入的闭包参数将会被 Promise 对象保存下来,并在当前这个 Promise 完成自己的操作后,执行后续操作时被调用。
所以,在每个 Promise 对象中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 f_then, 他将在自己的任务完成后被调用,由于他实际上包含了 then 方法中传递进来的操作代码块,所以实际上,f_then 的调用就是执行了之前 then 传递来的代码块。
所以正确的流程是
  • 构造 Promise 对象时传入异步代码块;
  • 调用 then 方法为当前的 Promise 对象保存下一步需要操作的代码块,同时他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并重复这一过程;
  • 每个 Promise 对象的代码块执行完成的时候,他会调用 f_then 操作后面的过程。
由于每个 Promise 对象构造方法中传入的都是异步代码块,所以当进行 Promise 对象完成构造 时,其中的代码应该还没有被执行完成,所以肯定是后续的 then 方法会比构造方法中的异步代码块先执行(未验证这种说法,但是这并不会成为问题,因为我们下面会处理构造方法闭包参数中使用同步代码的情况)。当构造参数闭包中的异步代码终于完成时,我们的 Promise 对象已经持有了下一步继续操作所需的代码块 f_then,所以通过对他的调用就完成了后续代码的调用。

then 中嵌套另一个异步过程的情况

如果要在 then 中使用另一个异步代码时,我们必须构造另一个 Promise 对象,并在其中完成异步代码,就和创建第一个 Promise 对象的方法一样。
这样,then 方法将有另一种形式的参数,也就是他的闭包参数类型中应该返回一个 Promise 类型。
所以,他其实有两种形式:
func then<U>(f: (T throws -> U)) -> AWPromise<U>
func then<U>(f : (T throws -> AWPromise<U>)) -> AWPromise<U>
恰好对应了 flat/flatMap 的写法。

then 内包含非异步代码怎么办

前面我们的假设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的:
当我们调用 Promise 对象的 then 方法用来注册下一步操作的代码块时,Promise 构造方法中传入的异步代码还未完成调用。所以当异步操作完成时, f_error 已经知道该在下一步做什么了。
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异步操作比 then 调用先完成呢。我觉得应该是有可能的,如果后续的 then 方法调用中有一处阻塞了主线程呢,那异步操作可能会先完成。
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做法是,构造 Promise 对象的闭包中,只有同步的代码,那他可以肯定会在 then 前完成(在 Promise 对象构造中就完成了)。
这种时候我们就没法正确的调用 f_then,因为他还没有被赋值。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就需要对 then 调用做些处理,当then 调用时,如果 Promise 操作还没完成,他就需要通过 f_then 来保存下一步操作代码块。如果 Promise 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了,我们就直接调用 then 传递来的代码块,将结果传递出去。
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在 Promise 构造函数中的闭包中传递同步代码是一种很蛋疼的行为,因为你完全没必要这么做,把他们放在 promise/then 的外部执行不是更加清楚么。

错误处理

在 Promise 对象中有一个 error 方法,传递一个闭包参数,用来处理发送异常时的情况。 error 不会返回新的 Promise, 所以不能被联级调用,他应该在整个调用链的最后被调用,只要操作链中有一处抛出错误,就会调用 error 传递来的代码块(他被保存在 f_error 中)
.error { (error) in
            print("\\(error.domain)")
}
在构造 Promise 的闭包中,我们通过 reject 函数调用来抛出一个错误。
AWPromise<NSData>(block: { (resolve, reject) in
            print("start")
            dispatch_async(dispatch_get_global_queue(DISPATCH_QUEUE_PRIORITY_DEFAULT, 0), {
                print("wait")
                NSThread.sleepForTimeInterval(3.0)
                dispatch_sync(dispatch_get_main_queue(), {
                    print("wait complete")
                    let error = NSError(domain: "test error", code: 1, userInfo: nil)
                    reject(error)
                })

            })
        })
then 代码中,我们没法调用 reject 方法,最简单的 throw 一个异常。
.then { (data) -> [String:String] in
      throw AWPromiseError.PromiseError("1 error")
}
但是我们每个 then 产生的都是一个全新的 Promise 对象,而且我们要求 error 必须在调用链的最后被调用,所以错误代码其实只在最后一个 Promise 对象上面保存着。
为了能顺着调用链执行错误处理,我们必须在每个 Promise 对象中都持有下一个 Promise 对象的错误处理方法,这样当调用链中发生异常时,每个 Promise 对象会调用错误处理方法, 直到最后一个 Promise 中正在开始真正的处理这个错误(因为只有他持有 f_error 操作块)。
所以在 then 中和处理 f_then 一样,将新的 Promise 对象的 reject 操作赋值给 当前对象f_error。 在 then 中类似这样:
func then<U>(f: (T throws -> U)) -> AWPromise<U> {
        return AWPromise<U>(block: { (resolve, reject) in
            self.f_error = reject /// 错误处理
            self.f_then = { (t:T) -> () in /// 下一步操作
                let u = f(t)
                resolve(u)
            }
        })
}

完整使用 Promise 对象进行网络请求的例子

下面的例子将依次发起两次网络请求,第一次访问 https://www.zhihu.com, 在获取到内容后,再发起第二次网络请求 http://www.apple.com。两次请求都会输出获取到的内容,并在两次都完成后输出 All Completed
func test_http_promise() {
    /// NSURLSession 的一些配置
    let queue = NSOperationQueue()
    let sessionConfiguration = NSURLSessionConfiguration.defaultSessionConfiguration()
    sessionConfiguration.timeoutIntervalForRequest = 3.0

    /// 1. 构造第一个请求
    AWPromise<NSData> (block:{ (resolve, reject) in
        let session = NSURLSession(configuration: sessionConfiguration, delegate: nil, delegateQueue: queue)
        let task = session.dataTaskWithURL(NSURL(string:"<https://www.zhihu.com>")!, completionHandler: { (data, response, error) in
            dispatch_sync(dispatch_get_main_queue(), {
                if let error = error {
                    reject(error)
                }
                else if let data = data {
                    resolve(data)
                }
            })
        })
        task.resume()
    })
    /// 2. 第一个请求返回结果
    .then { (data) -> () in
        print("First Request")
        let str = String(data: data, encoding: NSUTF8StringEncoding)
        print(str)
    }
    /// 3. 构造第二个请求
    .then { () -> AWPromise<NSData> in
        return AWPromise<NSData>(block: { (resolve, reject) in
            let session = NSURLSession(configuration: sessionConfiguration, delegate: nil, delegateQueue: queue)
            let task = session.dataTaskWithURL(NSURL(string:"<https://www.apple.com>")!, completionHandler: { (data, response, error) in
                dispatch_sync(dispatch_get_main_queue(), {
                    if let error = error {
                        reject(error)
                    }
                    else if let data = data {
                        resolve(data)
                    }
                })
            })
            task.resume()
        })
    }
    /// 4. 第二个请求返回结果,这里先转换到 String
    .then { (data) -> String in
        let str = String(data: data, encoding: NSUTF8StringEncoding)!
        return str
    }
    /// 5. 得到第二个请求的结果的字符串
    .then { (str) -> () in
        print("Second Request")
        print(str)
        print("All Completed")
    }
    /// 6. 用来处理错误
    .error { (error) in
        debugPrint(error)
    }
}
  • 当第一个请求构造的时候,位于 1 的位置,我们创建一个 Promise 对象,并传入一个闭包,这个闭包是一个异步网络请求;
  • 当这个异步请求完成的时候,调用这个 Promise 对象的 then 方法,这时位于 2, 他会得到一个 NSData 内容,是(dataTaskWithRequest)回调时的 NSData;
  • 我们还想要做后续操作,所以可以继续使用 then, 由于下面一步并不需要来自前面的结果,所以 then 中的闭包并没有传递来参数,这时在 3 的位置,我们要构建第二个异步网络请求,访问 https://www.apple.com, 因为他又是一个异步请求,所以我们又要构造一个 Promise 对象用来封装这个过程。
  • 第二个请求返回的时候来到 4, 得到了 NSData 数据,为了让代码看上去更清晰一点,我们在这里没有做更多的处理,只将他转换到 String ,然后将这后面工作划分到下面一步完成。
  • 5 的时候得到了前面传递来的 String, 输出来,这样我们完成了全部流程了;
  • 如果将第二个请求的地址改为 https://www.google.com, 由于一些奇怪的因素,第二个请求会发生错误, 这时会到 6,输出错误信息了。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很多步是可以合并的,比如 23 可以合并,直接在 2 中构造下一步的 Promise 对象, 45 可以合并,之所以将他们分开,是为了让每个步骤的代码块更加清晰,事实上使用多少层 then 的链式调用完全取决于你想以多大的规模来区分每一步。

这里实现的 Promise 对象全部代码

何去何从

我们在这里构造了一个 Promise 对象,用来将多层的异步代码嵌套以更直观的方法写出来。他可以实现:
  • 封装异步/同步代码;
  • 错误处理;
虽然实现了这些功能,代码看看整个 AWPromise.swift 的代码实现却一点也不谈不上简洁 (虽然只有 200 行不到的代码),隐约中还感到某些地方有哪些问题却还发现不了。这个 Promise 远远达不到 PromiseKit 的强大和优雅,所以我写下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 Promise 对象的实现过程。如果真的要在项目中使用 Promise 的话,强烈推荐使用 PromiseKit
我们用 Promise 对象来转换异步代码的写法,说白了是为了让异步代码看上去更加的直白而已(或者叫异步代码扁平化处理),其实使用 Promise 对象所带来的直观感受远远不如另外两项技术带来的更加直观。
PythonECMAScript 6 中,由于有 Generator, Yield 的存在,最好配合函数的属性标签, 可以将异步代码写成完全的扁平化。
比如,使用 Python 中著名的 Tornado 框架的话,可以将一个异步函数改为下面这样:
@gen.coroutine
def get(self):
    http_client = AsyncHTTPClient()
    response = yield http_client.fetch("<http://example.com>")
    self.write(response)
通过 yiled 关键字将当前函数转换为 Generator,只有当 http_client 获取到内容并赋值给 response 之后,后续的代码才会继续执行。
甚至到了 Python3ECMAScript 7 中, 都有 async/await 关键字,专门用来实现异步代码的扁平化处理(其实就是 Generator 和 Yield 的语法糖)。
var asyncReadFile = async function (){
  var f1 = await readFile('/etc/fstab');
  var f2 = await readFile('/etc/shells');
  console.log(f1.toString());
  console.log(f2.toString());
};
Swift 中什么时候才能引入这样的特性呢?

参考

MING-ARTICLE-CONFIG

{
    "article_title": "探究 Promise 对象",
    "article_subtitle":"实现一个 Swift 下的 Promise ",
    "article_theme": "default",
    "article_link": "awpromise.html",
    "article_publish_date":"2016-05-09",
    "article_cover_photo":"<http://images.codingnext.com/photo-1457369804613-52c61a468e7d.jpeg>",
    "article_category":"code",
    "article_comments":1,
    "article_css": {}
}


© adow 2021 - 2024 | 苏ICP备16013337号-1